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

学校举办2025年新入职教职工师德师风专题研修班

信息来源: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办) |发布时间:2025-11-24 |文:姜伊菲 柏子琳|图:张天怡|编辑:曹文露 曹文露

传儒韵正心明道,铸师魂立德树人。为促进新入职教职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师德养分和育人智慧,深入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11月20日至22日,以“传儒韵正心明道 铸师魂立德树人”为主题的2025年新入职教职工师德师风专题研修班在山东曲阜举行。

学校举办2025年新入职教职工师德师风专题研修班

为期三天的研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多环节,重在以文化浸润师心,以精神涵养师德,促进新入职教师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深邃内涵与现实要求。

通过聆听《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等专题报告,学员们进一步了解孔子的育人智慧和圣人风范,深刻感悟到新时代教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将人格塑造、精神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统一,把教育家精神落实到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中。

e4c8aeecd0829129242d5242b8127fae.png

举行开班仪式;开展专题报告

在孔子博物馆的现场教学中,教师们通过文物、典籍与多媒体展陈系统了解孔子的生平贡献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脉络,在脑海中构建起孔子“万世师表”的生动形象。孔子研究院的专题课程则重点讲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以文化人的能力。

ab33fbe64b2c746a2fc11d4ffce9d547.jpg

学员们认真学习

在中国教师博物馆的学习围绕“传承中华师道,涵养教育家精神”展开。教师们参观各类主题展区,了解古今教育的发展演变,体悟千年师道的传承脉络,并从历代名师的鲜活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切感受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在中国教师博物馆进行现场教学

在“三孔”现场教学中,教师们在孔庙体悟“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孔府感受家风家教与典籍传承,在孔林领略“薪火相传”的精神底蕴,从儒家文化根脉中获得丰厚师德滋养。

诵读《论语》感受经典

交流研讨环节中,新入职教师逐一分享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感悟,围绕教育信念、师德修养、育人使命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大家认识到要不断修身立德,坚持知行合一,以更高站位认识新时代教师的职责使命。

进行学习交流

此次师德研修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之旅与精神洗礼。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师道精神与“仁者爱人”的教育情怀让人印象深刻,我们更需传承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修身正己,以德润身,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驻足于中国教师博物馆,历代先贤的育人智慧与高尚情操令人肃然起敬,使我更深切地体悟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使命感。我将更注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这份文化自觉转化为育人实践,既深耕学术,更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言传身教中传承师道精神,切实担负起塑造学生心灵、引领其成长的时代重任。

——新媒体学院教师 杨春

置身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三孔”殿宇巍峨、古柏苍劲,无不诉说着千年文脉的传承。伴随着老师的讲解,我们循着孔子的生平足迹,重温“仁者爱人”“因材施教”的至理名言,深刻感悟到“万世师表”的人格魅力与教育智慧。此次研学让我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了更真切的理解。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不仅要精研学术、教书育人,更应时刻不忘教育初心,以高尚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立榜样。未来,我将把此次所学所悟融入日常教学,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教师 吴兆锋

通过这次师德专题研修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师身份的认同和确定,尤其是站在中国教师博物馆门口,我深切意识到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作为新教师,我深感肩负责任和使命重大。今后需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标尺,秉持立德树人初心,将儒家文化精髓融入教学,兼顾教育公平与个性化引导,以扎实学识授业、以端正品行示范,坚守三尺讲台,传承育人薪火,用心浇灌学生成长。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教师 卢波

在孔子博物馆梳理“仁礼相济”的思想脉络,于教师博物馆触摸师道传承,在“三孔”古建的碑刻与松柏间感知文脉的厚重绵长。我深刻领会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光芒和儒家思想文化的魅力,也深刻理解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同时更深刻认识到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传承和发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不断运用研讨实践的教学方法,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锤炼教学本领,爱岗爱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人才。

——出版学院教师 解贺嘉

从前以学子身份来此,是感受文化魅力;如今以教师身份赴训,是为探寻育人之道。身份的转变,让我真切感受到自身成长,更从教育者视角读懂了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深意。作为兼顾科研与教学的大学教师,这句话自此便成了我开展工作的标杆。未来在课堂上,我会以“诲人不倦”的耐心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在科研中,也会秉持“学而不厌”的态度持续深耕领域。希望能带着这次曲阜之行的感悟,把先贤的教育智慧融入日常,既做知识的传播者,也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同行人。

——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穆亭钰

穿行于千年古柏之间,在孔庙的庄严肃穆和孔府的生活气息中感受圣贤风范。孔子博物馆以现代展陈将孔子思想体系生动呈现,教师博物馆则清晰展现了师道传承的历史脉络。从古老遗存到现代研究院,一条绵延不绝的教育薪火之路在眼前徐徐展开。作为新晋高校教师,此行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在今后教学生涯中,我们不仅要传授设计艺术专业知识,更要以仁爱之心践行“诲人不倦”,用自身德行诠释“身正为范”,努力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这份感悟将永驻心间,激励我不忘育人初心,担当起新时代教师的光荣使命。

——设计艺术学院教师 张天怡

从孔子教育思想专题课到“三孔”现场教学,让我真切触摸到教育的根脉。我深刻领悟到,一名好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积淀,更要树立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一名新教师,此次研修为我的职业生涯系好了“第一粒扣子”。未来,我将以先贤为镜,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深耕教学、潜心育人,在教育之路上稳步前行。

——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贺萌

这次参观既是一场文化体验,也是一次面向自身育人工作的再审视。孔子的思想跨越时空与我们对话,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既是文化的学习者,也承担着将文化力量润泽青年心灵的责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而不同”等思想,不仅是历史记忆,也是今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来源。育人工作不仅要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更要在价值引导中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形成稳固的精神底色。今后无论在学习、教学还是工作中,我会更主动地把这种文化力量融入到日常实践中,让它真正“活”在当下。

——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 王文倩

此次曲阜之行,我们从专题教学和现场教学两个方面探寻儒家文化根脉,切身感受到先贤“有教无类”的仁爱胸怀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同时也让我对“教育家精神”有了更生动的理解。作为辅导员,我们要从中汲取力量,将这份深厚的教育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仁爱之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以笃行之志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 蒋祎

此次专题研修,让我深刻认识到高尚师德是教师的素养底色。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我们不仅要传承孔子“仁者爱人”的教育情怀,以仁爱之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更要学习他“躬行君子”的实践精神,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我将把这份感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学业上的指导者、生活上的知心朋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处教师 程鑫


[关注度:]